擁有四國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天守 丸龜城

城郭在人類的歷史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它不僅是軍事設施,也是政治經濟據點。而在日本的城堡之中,最重要、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就是「天守」。天守是城堡中據點最高的建築物,統治一國的城主可以在天守瞭望四方,指揮作戰,可說是封建時代的權力象徵。

天守始於日本戰國時代,當時稱為「天主」。日本的第一座天守,是1576年由織田信長所建的安土城,位於滋賀縣近江八幡市。當時天守採用在大型瞭望台(櫓,やぐら)上興建一棟書院建築的形式,城郭周圍環繞著高聳的石壁(石垣,いしがき),自此之後,天守與石壁便成為日本城郭不可欠缺的要素。

「現存天守」指的是從江戶時代或更早之前就已經存在、並持續保留至今的天守。日本全國僅存12座現存天守,有四座在四國,其中一座就是香川縣丸龜市的丸龜城。

日本總高度最高的石壁

丸龜城興建於1597年,是讚岐太守生駒親正(いこま ちかまさ)耗時五年在龜山興建的城郭,別名龜山城。城內腹地包括山丘與周遭平地,在分類上屬於平山城。這座城不僅是現存12座的木造天守之一,位在入口的大手一之門與二之門還是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。

IMGP3884完成於1660年的丸龜城木造天守在日本雖是規模最小,卻是四國歷史上最悠久的;從山腳到山頂共有四層石壁,層層疊起的高度總計達60公尺,不僅是日本第一高的石壁,也是日本百名城之一。

IMGP3903從平面圖可以看出丸龜城除了天守,還有本丸、二之丸、三之丸等建築。建於城郭前方入口處的外側城門稱為大手門,是城的正門。進入大手二之門之後,左側是大手一之門,上方搭建了瞭望台「櫓」,因此大手一之門又稱為櫓門。而形成於這兩扇門之間的廣場稱為「枡形」,是守備嚴密、不可輕易讓敵人攻破的虎口。

IMGP3842櫓門不僅是瞭望台,也是用以報時的太鼓台。直至今日,每逢正午,此處就會響起咚咚的擊鼓聲。

IMGP3843穿過大手門,便來到回頭坡(見返坂),其命名是因為陡峭的坡道往往會讓人不禁回頭探望。

IMGP3845一旁高聳的石壁是丸龜城的第一座外牆,三之丸。「丸」所指的是城郭內部,因此城中心稱為本丸,下一層外牆稱為二之丸,接著是三之丸。

吸睛的石壁之美

丸龜城的美在於石壁。三之丸採用的是將堆石整個加工、好讓石材在堆疊時不會產生縫隙的「切整接」。相較於中國城郭幾乎垂直聳立的石壁,日本的城牆通常都帶有斜度與弧度,這麼做的目的,是為了避免石壁因為地震而崩塌。石壁上方有一段回彈的弧度,越往上方,斜度就越陡,最後呈現垂直狀態,稱為「扇形斜面」,這樣的設計,能夠有效阻止敵兵或忍者攀登。

丸亀城二の丸搦手
每一座城的虎口至少會有兩個,一個是大手門,另外一個就是稱為「搦手」的後門。除了位在大手二之門另外一端的搦手口,丸龜城的二之丸也有一個搦手,而且位置極為隱密,不易讓敵軍發現。一旦敵軍攻到第一個虎口,城內士兵就可出其不意,暗地反擊。

IMGP3861繞過本丸,來到天守。丸龜城的天守採用的是複合式的層塔型建築樣式,有三重三階,也就是外觀的屋頂數三重,內部的地板數三階。初期的天守通常是城主的居城,內部會鋪設榻榻米。然而到了後期,天守卻不再鋪設榻榻米,成為與櫓(瞭望台)一樣的建築物,丸龜城的天守便是如此。

IMGP3859建築物高度僅有15公尺的丸龜城天守,外牆塗上了一層用白灰修飾的灰泥牆,展現出雪白優雅的姿態。

屋頂兩側的封簷板(破風板)交合的端部稱為「破風」。丸龜城天守最高層的屋頂樣式是「入母屋破風」,相當於中國建築的歇山頂。再下一層設於屋頂面的三角形出窗稱為「千鳥破風」,目的是為了裝飾與採光。兩者的外型相當類似,差別在於入母屋破風的底部會與屋頂四角的稜線接和,而千鳥破風則是分離,直接連接在屋頂上。

IMGP3878第三層屋頂面用的是常見於神社與寺院、屋頂本身呈圓弧形的向唐破風,沒有出窗,純粹用來裝飾。封簷板會合頂部下方雕刻的裝飾稱為「懸魚」。古時候的房屋大多為木造建築,為了預防火災發生,通常會製作一些在水中生活的吉祥物來鎮壓剋災,而懸魚就是最常見的例子。

日本的傳統建築雖然不如中國建築堂皇富麗,不過每一個角落均充滿巧思。儘管丸龜城不似其他日本古城壯觀,但每一種建材、每一種樣式皆用之有理,玲瓏之中,讓人能夠慢慢探索城內的每一個角落。

INFORMATION

交通:從JR丸龜站往南步行約10分鐘

  • 地址:763-0025 丸亀市一番丁
  • 營業時間:天守 9:00~16:30(最晚進城時間16:00),大手一之門 9:00~16:00
  • 公休日:天守:無,大手一之門:雨天
  • 費用:大人200円,中小學生100円
  • TEL:+81-87-722-0331(丸龜市文化觀光課)
  • WEB:https://www.marugame-castle.jp/
  • Wi-Fi:無
  • 語言:日文
  • 信用卡:無